人才培养

研究生

【敏学堂】《从选题到答辩:学位论文写作过程的经验分享》——杨敏教授硕博团队分享会

【敏学堂】《从选题到答辩:学位论文写作过程的经验分享》——杨敏教授硕博团队分享会

1AD52

主讲人:张佳益博士

12月20日中午,新2手机管理端杨敏教授组织研究生团队在16号楼会议室顺利召开了“敏学堂·硕博分享会”。本次分享会由我院博士生张佳益主讲,主题为《从选题到答辩:学位论文写作过程的经验分享》。

【敏学堂】

“唯有严谨务实,方能精益求精。”杨敏教授期望通过敏学堂的持续分享与学习,培养同学们的学术严谨性和持之以恒的品质。杨敏教授强调:只有亲历研究,才能收获颇丰;通过磨砺意志,才能勇往直前,成就未来之路。

张佳益博士在这次分享中详细阐述了从选题到答辩的全过程,包括选题阶段的资料搜集、文献阅读、研究计划以及方案制定等环节。除此之外,还探讨了在选题时所遇到的困难和考验,并给同学们解答了如何调整并应对这些问题的策略。

首先,选题要符合自身的学位培养要求,包括学科门类、专业研究方向等。建立在自己兴趣上的同时还要考虑选题对于学科领域的影响和贡献。

第二,在选题过程中要遵循四项原则:1.符合学科定位2.符合自身专业特色3.符合导师相关研究方向4.符合个人兴趣。此外,还提到了及时沟通的重要性,遇到问题与困难及时与导师交流,才能快速、明确、有效的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

第三,张佳益博士还讲述了田野调查和课堂实践都是撰写论文的重要环节,及时记录所见所闻,所获所感,以便在撰写论文时更好地加以描述。同时,也强调了“具身性”体验的重要性,在特定场景中进行研究与收集材料,更能辩证、多维地进行相关研究和论述。

最后,张佳益博士以“坚定信心、孤注一掷、不懈打磨、坚持不懈”四个词语来鼓舞大家。希望同学们能够坚定信心,勇往直前,在学术的道路上打下坚实的基础。

【经验分享与交流】

杨敏教授

认为每位同学都要清晰自己的学位培养要求,博士阶段的研究重点在于如何能够给学科带来更多的思考和创新,研究生则要在自己的研究中具备问题意识。因而,在选题的过程中同学们要考量研究主题是否具备前瞻性和创新性,并建议大家将学科门类的触角延展到三大体系之中,以便更好地提升学术研究的水准。

董一方博士

分享了自己的学术经历和在田野中访谈的感受,认为对待学术研究应具有严谨的态度。她从论文选题的问题视角出发,认为创新需要有敏锐的视角,关注学界的热点和争议点,以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同时,提到了自己对于口述史的研究也仍在不断学习和实践当中。

郑雨霏博士

认为张佳益博士的整个学术研究过程是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同时,她还强调了田野及时记录与材料编码的重要性,提及了田野材料如何才能更好地运用在民族志写作当中,以及深入和生动的“细节描述”是撰写一份好的田野民族志的必备条件。

李想硕士

提到量变产生质变,唯有亲身在场、走进课堂学习,才能去了解和发现问题。当明确目标后,更要借鉴多种学科理论与方法丰富自己的选题。

曹泠思贝硕士

分享了课堂见闻,并对自己选题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她认为从课堂出发,去不断的挖掘和发现问题,才能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刘佳鑫硕士

分享了疫情时期由线上的教学模式转换到线下进入课堂实践过程的感受和经验,并强调了学习的过程中是需要及时沟通的,提到学习与课堂的实践不再只是钻研动作的好坏,更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创新和思考。

“知识如金矿,挖之愈深,得之愈多;知识如登山,攀之愈高,望之愈远。”唯有厚重的知识储备,才能有更高的视野和远大的目标。杨敏教授强调:日常积累和坚持不懈是同学们做好课堂实践和学术研究的重要基础,课堂就是田野,田野就是课堂。因此,只有沉下心来,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积累,才能够真正学以致用。最后,杨敏教授希望通过此次的分享会,同学们都能够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有效做好时间管理,最终能够撰写出一份优秀的学术论文。


出品|新2手机管理端

文字|郑雨霏 刘畅 邱芊

图片|李想 曹泠思贝

排版|罗嘉炜

审核|姜铁红 崔月梅 李 飞

2021 ©  新2手机管理端网址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18号楼 邮编:100081

电话:010-6893-2735(办公室)/2872(学工办)/2435(教学办)

新2手机管理端网址大全|最佳线路